品嘗氣泡酒的困難度比一般葡萄酒高,因為它的香味要比任何的紅白酒都來的細微、內斂。
氣泡酒的香味更內斂
什么叫氣泡酒
顧名思義,有泡的酒就是氣泡酒。以前的人曾經(jīng)認為這是酒“病”了,還想辦法治好它,萬萬沒想到今日備受歡迎。氣泡酒里最受寵的,非香檳莫屬了!只有法國香檳區(qū)的氣泡酒才能貼上“Champagne”(香檳)一詞,這個專利幾乎是全世界通行。不要說別的國家,連法國境內其他酒區(qū)的氣泡酒也不能擅用這個詞──除了像美國等幾個沒簽那份文件的國家,不過若想拿到歐洲賣,他們還是得把“香檳”兩字從酒標上給取下。至于葡萄品種,紅、白都可以拿來釀制,只要是葡萄就行。
品嘗香檳需要科學方法
如何品飲香檳
香檳多了一般葡萄酒所沒有的氣泡,所以在品飲時多了一份感官上的樂趣。然而,品飲香檳是有訣竅的。不熟悉或不習慣喝香檳的人,常常會因為吸進或喝進太多的二氧化碳而在餐桌上頻頻打嗝……
品飲香檳又如下四個步驟:
觀:欣賞冉冉上升、珍珠項鏈似的氣泡。
聽:聽小氣泡在杯中的悅人節(jié)奏。
嗅:如果你急著湊過臉去,充滿活力的香檳就會給你來個沖鼻的下馬威,所以最好等個幾秒,讓它在酒杯中適應環(huán)境后再去聞。
酌:如果氣泡顆粒大、粗糙又辣口、余味干澀,則意味著品質較差。陳年的香檳泡沫雖會因為年歲長而顯得稀少,但色澤顯得深純,反之年輕的香檳則充滿活力。
另外,品飲香檳的溫度也有講究,它比品飲一般葡萄酒的溫度略低,約在8至10攝氏度,因此常常在餐廳里常常會看見侍酒師把香檳放在冰桶里。不過,一如喝老酒,品嘗老香檳和年份香檳時溫度要比較高,如此一來,酒的香味與特質才不致于被低溫困住。
氣泡酒帶給你獨特享受
香檳之外,還有什么特別好好的氣泡酒推薦?
除了法國人有美妙的香檳,歐洲其它國家也有以同樣工序釀制的氣泡酒,比如說西班牙的卡瓦(Cava DO)與意大利的法藍巧克爾塔(Franciacorta DOCG)。單純就荷包的負擔來看,無論是卡瓦或法藍巧克爾塔(拿同等級的相比)都堪稱劃算。
前兩天在上海的一家西班牙餐廳Bonito就餐,酒單上一款最樸素的泰亭哲都要比菲斯耐特最頂級的皇家典藏(Réserva Réal)貴上幾百人民幣,有趣的是,點香檳的人還是偏多,殊不知,卡瓦和法藍巧克爾塔遵循的同樣是傳統(tǒng)釀制法,但知道這一點的人并不多。
怎樣判斷氣泡酒的好壞
答案是這瓶氣泡酒是否采用香檳法(Méthode Champenoise)釀制,好的氣泡酒都以此法釀制而成。它的關鍵在于必須經(jīng)過 “瓶中二次發(fā)酵”與“酒瓶去渣” 這兩道程序。許多大量生產(chǎn)的氣泡酒不在酒瓶中進行二次發(fā)酵,而是在酒槽中進行二次發(fā)酵,有些甚至直接把二氧化碳打進酒中,這么做可以大量削減成本,可想而知,出來的風味絕對不會一樣。
瓶中發(fā)酵不只是為了發(fā)酵而已,是讓發(fā)酵后的酵母菌渣可以跟葡萄酒長時間接觸,進而自解,讓酒的風味更飽滿。
每個產(chǎn)區(qū)對時間上的要求不同,在法國,一瓶無年份的香檳需要15個月,年份香檳則要三年,西班牙的卡瓦則只要9個月,特陳卡瓦(Gran Reserva Cava)則需要30個月。經(jīng)過長時間的熟成期后,采用酒瓶去渣(有的產(chǎn)區(qū)在最后的階段為了減少成本,將瓶中的酒統(tǒng)一放入酒槽中除渣,這樣的做法也不能稱為“香檳法”)。香檳法之所以這么嚴格就是品質要求與維護傳統(tǒng),追求極致。
不過,自從1994年一道新法律成立后,除了香檳區(qū)以外,法國境內、歐盟國以及世界其它簽約的產(chǎn)酒國都不能再使用香檳法一詞,只能以“傳統(tǒng)釀造法 ”來說(西班牙叫Método tradicional,意大利叫Metodo classico),不過酒的做法是一樣的。
(澳洲曼斯頓葡萄酒向本文作者表示感謝,歡迎讀者提供原作者及出處)